天合光能电话会交流纪要(以下内容仅代表交流方观点,据此操作请自控投资风险)

赢家财富网2023-05-01 22:55:37

天合光能电话会交流纪要

一、情况说明

22年收入850.52亿元,+91.21%,归母36.8亿元,+104%。22年组件出货43.09GW,单瓦盈利8分/W以上。分布式出货超6GW,单瓦盈利1毛多,上半年1毛4。支架出货近4.4GW,Q4单季度实现盈利,全年基本盈亏平衡。储能出货近2GWh,因为电芯外购成本较高,全年亏损几千万。


(资料图)

23Q1 收入213.19亿元,同+39.59%,归母17.7亿元,同+225%。组件出货超10GW,单瓦盈利近1毛2,分布式出货超2GW,确认销售1GW,单瓦盈利和22年差不多。支架1.3GW,储能100-200MWh。

产能23年底规划电池75GW,TOPCon40GW,组件95GW,拉晶切片50GW,23年出货目标不低于65GW,分布式业务出货不低于10GW,支架8GW,储能出货3-4GWh。

4/21天合智慧参加上市的筹划会公告,天合光能一定保持对天合智慧的控制权,天合智慧的发展会增加天合光能的归母净利。

二、问答环节

1、光伏行业整体装机量未来几年的展望,竞争格局,一体化厂商稳定盈利能力的判断?

2027年全球装机量稳健判断800GW左右。

分环节看,硅料短缺了三年,目前处于高利润,但三四季度会出现较大产能释放,24、25年硅料价格会低谷(部分硅料企业会出清产能),但低谷后n型比例可能占很大,硅料产能可能会回弹。石英砂紧张影响坩埚,硅片平均产能利率用到60%-70%依然不影响利润,硅片23、24、25年维持紧平衡,利润较好。产能不是很重要,主要是掌握了多少石英砂来源。现在已经是20%内层进口石英砂,未来技术可能发展。Perc今年利润仍然较好,TOPCon明年是主体盈利肯定好。组件具有渠道、品牌优势更重要,产能不是关键。

天合电池年底整个电池75GW,其中topcon 40GW,明年上半年还有产能投产,明年TOPCon到占比70%+,Perc会维持一段时间,可能会改。电池环节利润在两三年内可以保持甚至提升它的每瓦收益。天合有品牌影响力,组件环节能享受红利。硅片环节年底50GW,明年还有新产能,实现70%以上自供。原来利润环节不会受压缩,还有新增部分。我们补了硅片的短板,利润曲线相对同行会更好。

2、储能业务的布局,大储、户储、电芯?

天合考虑长远,过去做储能系统集成,现在做电芯,两个基地,安徽和大丰,16GWh电芯年底建成,明年产能再新加,构建电芯和储能仓系统一体化的局面。天合的电芯长寿命,能做到12400标准温度下的循环,马上在安徽推出,性能、成本提升。整体解决方案受国内、海外客户欢迎。随着碳酸锂从50万下降到十几万,光伏成本下降。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开始光加储,不管是直接配还是通过共享储能来配,空间被打开了。24、25 年为原来高比例的光伏接入以后对电网造成的不稳定性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天合未来会把储能和能源系统、新能源更好地融合。电芯研发队伍有好几百人,技术领先。

3、对硅料的看法?

硅料目前在190、200左右波动,三季度是否跌价取决于硅料厂商的心态,四季度肯定跌,大概到100,三季度可能130、150左右。

4、光伏行业未来竞争格局的变化,天合未来盈利保持的方式?天合今年65GW,按照中数430GW算,占15%的份额,基本和去年持平。优势环节进一步投产后,明年市场份额可能往前走1、2%。通威、上机等往上或往下走一体化,中国市场未来一团混战,海外市场需要品牌渠道的可能好一些,领先企业(天合隆基晶科晶澳)市场地位会提升,因为领先企业资金、渠道、产品都不错。天合还没有完全垂直一体化,留了一些给合作伙伴。天合不采取过度重资产,但适量增加产能,采取一定程度开放的供应链。

5、订单签订的区域和价值?

合同负债以订单的预售账款为主体,一季度比这个去年四季度增加了 14 多个亿。为了二季度的目标,会有大概百分之六七十的增长,我们整个在手订单也会比四季度会多。欧美预付款增加近11个亿,储能1.5个亿,支架业务4000-5000万的预售账款,二季度进行交付。相比四季度情况较好。欧美市场仍然是天合最核心的价值市场,维持50%-60%左右的增长,国内储能相比去年全年翻倍。两方面带来预售增长较快,未来二、三季度会进一步把这些合同进行执行。

6、组件、电池领域等新进入者的落地和产能达成情况?

组件不要看产能,主要看卖了多少,几个龙头地位提升,通威提升较快(国内市场为主体),它会赶走二线企业。电池和组件不一样,主要看产品竞争力。

7、到2027年天合产品多样化、各产品体量发展的情况?

天合是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整体解决方案就是光伏产品、光伏系统、智慧能源。我们组件 20% 的市场份额,假定说27年是800GW,我们的组件就是160GW,跟踪支架进入保三争二。储能未来加速发展,争取全球排前三,市占率10%左右。分布式系统保二争一,集中式系统持续增长,高比例不一定能做到。数字化融合在分布式、集中式储能里。构建光储产品系统数字化、一体化。

8、行业一体化单瓦盈利的变化趋势?

硅料价格、组件价格今年国内招标市场不确定,但天合市场2/3在海外,中国招标市场占天合百分之十几,不会很大地影响天合。国内的分布式还是我们的强项。组件环节好企业和差企业可能差一毛多。组件的品牌效应很重要。

9、TOPCon的进展和今年、明年的?

今年产出15GW。明年TOPCon占比70%以上,明年共75GW电池,至少50-60GW的TOPCon产出。

今年底硅片产能50GW以上,硅片明年产出60-70GW(坩埚、石英砂都锁定了),利润1毛/瓦,对应60-70亿利润。

10、投资收益的来源?

硅料、硅片、电池参股的投资收益。

11、今年、明年的组件出货数据?

公司今年组件出货65GW,明年涨50%左右。全行业组件430GW,明年涨30%左右。

12、跟踪支架、储能明年合理的毛利率?

跟踪支架不同区域利润率不一样,欧洲达到18%,国内竞争激烈,平均15%。储能,电芯利润率行业12-15%,大储国内10%左右。今年继续以大储为主体。随着自有电芯的释放,平均毛利水平提升。

13、天合和头部几家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天合有三点优势。1)先发优势,面向终端市场的解决方案的优势,包括分布式、集中式、储能,如果上游产能过剩,这个优势会更明显。2)硅片增量优势,未来毛利率净利率会持续上升。3)产能投资是后发优势,TOPCon各家差不多,但新投的晶体硅片,每GW投资便宜约30-40%,设备更先进,成本更低。

210产品方面,公司投资的都是大硅片,对终端客户更有价值。规模方面,大家都差不多,但结构上会有差别。

14、一季度大额资产减值来自什么方面,后面是否还会有大额减值?

一季度主要来源库存跌价,硅料硅片价格下降,我们保守性地做了减值。组件销售价格实际上没有变太多,但是公司提前做了计提。海外资产还需要做计提,基于谨慎性原则做评估,如果订单没有可持续性也会做减值安排。

15、海外一体化产能的建设情况?

目前达产,东南亚(越南、泰国)有6+6,10+GW的电池、组件,以及6.5GW的硅片。东南亚的拉晶硅片一体化会在Q2末至Q3初建设完成。

未来海外规划方面,在考察局势中,进展不确定,可能明年,也可能1-2季度后。

16、今年65GW出货目标的市场拆分,和去年同期的比较?

中国40%左右,欧洲30%+,可能35%+,南北美洲15%,北美多一点,剩下是亚太区。

价格方面,美国30美分,欧洲25、26美分,中国1.7毛多,亚太20+美分。

17、TOPCon的出货和自有硅片产出的时间节奏,按季度的出货比例?

目前出货的是宿迁的8GW项目,1月份出货,现在逐渐爬坡快满产,每个月几百兆瓦。

硅片方面,青海拉晶切片在1-2月点火,出货不多。

全年TOPCon出货预期15GW+;硅片出货看产能爬坡,悲观12-13GW,乐观15-16GW。

18、未来降低碳排放对企业优势形成的影响?

欧盟是领头羊,未来各发达国家都会采取碳税。未来会用青海的光伏、风电、水电等零碳生态来战略布局欧洲等发达国家的供应。零碳和高碳未来每瓦盈利价格差距可能在1毛/瓦以上。

19、各业务的协同相关性?

以客户为中心的整体系统和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和五大客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包括组件、储能跟踪支架,开发了电站也会卖。未来可能卖产品包,把电站等各产品一起打包出售。

20、公司在全球的产能布局?

东南亚6.5GW,包括组件、电池片和硅片。硅片今年6月以后投产爬坡。天合未来根据每个国家的趋势顺势而为。中长期大体上,美国、欧洲、印度等国,五年后30%产能会来自中国以外的地区,各国各自本土产能会占15%。天合会走全球化布局。

21、电池技术下一步迭代的路径和时间节奏?

TOPCon是未来3-5年的主流技术,关键优势是投资低(HJT设备投资需3亿多,比TOPCon高1亿多),并且未来也可以达到26+%的效率。

未来可能逐渐过渡到叠层电池,钙钛矿、晶体硅和薄膜电池,钙钛矿目前有29+%的效率。稳定性在3-4年解决后,可能进入叠层电池时代,但TOPCon也可以做叠层。但2035年前的电池一定是以硅基为基础。

其他路线方面,银包铜的可靠性验证也需要时间。公司目前规模较大,未来稳健为主,会积极探索,等新技术(如HJT)质量可靠了再入场。

22、公司主打210尺寸和TOPCon的结合,量产成本相比PERC如何?非硅成本、同心圆等问题的情况?

目前宿迁的8GW TOPCon电池,去年Q4至今年1月左右投产,目前成本比PERC略高,但TOPCon有1美分溢价,能覆盖成本增加。目前在做薄片化等降本技术,在23年上半年成本会和PERC持平。中报基本就能兑现TOPCon的超额盈利。

同心圆目前平均0.3%左右;含氧量11.5ppm,还会进步;良率97%+;效率25.3%。目前爬坡过程中,各方面都还有0.5%的进步空间。

23、氢能、光伏相关等新领域的布局?

光储、产品、系统、解决方案一体化协同,争取干到领先。储能未来做到前3,跟踪支架保3争2,分布式保2争1。

目前关键不是做的种类多,而是做得领先。

24、辅材方面的锁定和布局?

POE在一季度有2-3GW的备货。

关键词:

上一篇:游客“狗爬式”过悬崖 旁边就是几十米的深谷 画面看得心惊肉跳!这是“旅游”还是“玩命”?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