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2023-02-14 18:59:05
而后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案推算相邻各条跑道的长度差,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六年级数学确定起跑线教学反思,意在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计算后在汇报中把计算方法达到最优化。
(资料图)
《确定起跑线》教后反思2017-09-21 11:32:51 | #1楼回目录
《确定起跑线》教后反思
《确定起跑线》是一节综合实践课,它密切结合数学学科课内学习内容,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意识
本节课研究的400米椭圆式田径运动场跑道,是学生司空见惯的且经常接触到的事情,但学生以前没有用数学眼光去观察过跑道有什么数学问题,但今天把它放在数学课中去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和教学中,经常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去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什么每条跑道的起跑线不同而终点相同?每条跑道的差异是怎么样形成的?起跑线间的长度差是如何确定的,有规律吗?这样教学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综合应用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教学可贵之处是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规律、寻找规律。本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对有关知识和生活的积累,通过自主探索、观察分析、合作学习、交流辩论、互相启发,把相邻两条跑道的长度差计算方法,从繁杂到简洁、从死算到活化。最后得出规律是一个常数。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的基础较差,无法很好的融入到学习当中,对确定起跑线的方法,理解的不是很透彻,教学过程中,一些细节的把握做的不是特别到位,以后应加强照顾后进生,让他们也能真正学会东西,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水平,让教学变的更加精彩。
确定起跑线的教学反思2017-09-21 11:31:53 | #2楼回目录
确定起跑线的教学反思
《确定起跑线》是一节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教材设计这个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用不同的策率解决问题能力。
大多数的学生都知道有的比赛起跑线不一样,但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学生能够理解“为什么起跑线位置会不同”这个问题,因此,让学生推导确定起跑线位置的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起跑线的位置与什么有关则是教学的难点。
课的开始,我采用用谈话导入的方式:3名学生放学后准备进行400米比赛,结合课件显示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你觉得他们的比赛规则合理吗?”引起学生对起跑线位置的关注与思考。经过观察共同讨论,达成共识:“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跑道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然后通过多媒体呈现跑道的有关信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已获得的信息进行梳理,使学生明确: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而后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案推算相邻各条跑道的长度差。
方案一:通过引导学生,通过算出各跑道的长度再算出相邻跑道的长度差。
方案二:引导学生二次对跑道进行观察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简洁方案,结合课件演示直道长度相同,让学生发现跑道之间的差就在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的圆的周长的差。并推算出相邻跑道差=2.5л.
方案三: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运用代数推理的方法把跑道1的直径设为d1,跑道2的直径设为d2推算出相邻跑道差=1.25×2л,再把跑道1和跑道2的半径分别设为r1和r2推算出相邻跑道差=2л×1.25.通过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发现规律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为此,我设计了一组练习:确定200米、800米、1200米跑步比赛中起跑线的位置。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规律即相邻跑道差=2nл×1.25(n为弯道的个数)进一步锤炼了学生思维能力。
课后,回顾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表现,也发现了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师在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虽然有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方法,再汇报。意在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计算后在汇报中把计算方法达到
最优化。但在教学中教师扶得太多,相对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少了。另外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内容太多使得后面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没有深入研究而草草了事。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另外在课堂整体结构上虽然紧凑由易到难按部就班,但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优势,做得还不够如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自主讨论出计算相邻跑道路程方法而后采用分组竞赛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相邻跑道的路程差,并比较两种算法哪种方法更好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养成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相信效果会更好。
同时在课堂设计上教师要预设可能会出现的不同情况,要给学生多留出一些思考空间。如在学生发现在同一起跑线比赛不公平后,然后让想一想怎样才能使比赛公平,当有的学生答出把起跑线前移后,不要急于进行下面的教学,应在听听不同的声音可能会出现移动终点的方案。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总之本课不足之处还很多这都需要自己在平时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
六年级数学(确定起跑线)教学反思2017-09-21 11:33:26 | #3楼回目录
六年级数学《确定起跑线》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概念和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课后,回顾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表现,也发现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中,我有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方法,再汇报。意在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计算后在汇报中把计算方法达到最优化。但在教学中对于这样的课始终“担惊受怕”,不敢太放手,匆匆的结束探究,急急的指名汇报,让部分学生还不知从何开始就“到此结束”。同样的情形在练习中也再次重演,当学生在汇报200米比赛中的起跑线该怎么确定时也是学生说得不够,用部分学生的想法替代了全部学生的思维。
其次,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和优化的准备也似不够充分的。主要体现在让学生解决实际的比赛起跑线的问题,有个别学生在问题刚刚出示就知道了结果,这是没有想到的,虽然知道学生肯定是知道了这个实际的比赛起跑线的问题与前面的准备体之间的巧妙的联系。所以在脑海中也马上想到了在后面的方法呈现之后需要一定的归纳。体会到每相邻的两个跑道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这样在实际的生活中就不需要每个都进行计算,而且一个弯道是相差这么多,两个弯呢?优化了学生解题策略。那1000米又为什么起跑的位置一样呢?用实际生活解释说一说,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差异。结合这样的一堂课的教学和体会怎样有效的处理好教材,把握好教材,确定
好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及对随机的学生课堂状况进行把握和及时地调整,这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和思考中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 确定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