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在即,涨价却来了? 重点聚焦

2022-12-15 20:12:47

看过了疫情,却始终迈不过涨价这道坎,为什么受伤的总是经销商?

日前,随着堂食、出行等社会面活动已全面正常化。于快消品行业而言市场将逐步恢复到2019年的状态,即将到来的春节市场势必成为厂家、经销商逆势翻盘的最后节点。

然而在这个隆冬之际,经销商再度迎来一波涨价潮,而在上月已有大批品牌相继涨价。


(资料图片)

三全、安井、天味、老街口

多品类相继加入涨价梯队

自今年11月底至今,三全、安井、思念、海欣等大型冻品企业纷纷发布调价函,正式官宣涨价。

据安井食品发布涨价通知,透露其原因是由于原材料持续攀升,导致产品成本大幅上升,为确保持续稳定经营,公司拟对部分产品的价格进行调整。调价方式主要是经销价进行上调,或对促销政策进行缩减;调价幅度为:对部分米面、火锅料、菜肴上调3~10元不等。

思念也表示,面对持续走高的原料、包装、物流成本,为能持续提供良好、稳定的产品品质,保证市场的良性永续发展,现决定对公司汤圆、馄饨、水饺等部分产品价格调整,到岸价上调2-8元/件,或缩减促销政策力度,从2022年12月21日起执行新到岸价。

与其涨价理由一致的还有调味底料品牌天味食品、休闲品牌老街口,从通知中我们发现,尽管企业并未直接对经销价格进行调整,但是通过对促销政策进行缩减,也是一种间接的价格上调。

时至年末,冬季是火锅的旺季,食材自然是消费者最需要且家中常备的,而休闲食品更是冬季闲暇时刻必备品,毫无疑问这次涨价均动了消费者最爱的美食,而距离过年还有一段时间,相信品牌涨价绝非就此止步。

涨价,

经销商如何应对?

原材料上涨,包材、运输成本、员工成本的上涨,对厂家而言,任何可控或不可控的原因,都是涨价的原因。 而经销商面对的永远是不可控的,只能被动接受涨价而已。

而涨价后,经销商面临的可能会是销量下滑,终端客情交流困难,很多渠道可能被迫撤下来。

对于企业来说,“一涨了之”并不是解决成本上涨的良策。通过企业提升产品、技术、商业模式的掌控力,继而获得优势掌握定价能力才是企业梦寐以求的目标。

对于经销商而言,面对产品价格和运营成本同步上涨的恶劣环境,经销商仍需加强自身管理能力,同时加强与外部同行之间的资源整合,从而提高抗风险能力。

经销商接到涨价通知后,应如何将新价盘落地到终端层面呢?又该如何应对涨价潮呢?

策略一:先涨零售价,再涨供货价

涨价需要掌握一个很好的时机,经销商不能简单粗暴地跟随企业的涨价政策直接拿来就上,而要灵活根据自己的市场竞争情况、库存情况等有针对性地涨价。在接到涨价通知后,终端可能会一时不适应,经销商应给予终端一个过渡时期使其接受与消化涨价的结果。

此时,经销商可以梳理自己的客户网络,针对自己薄弱的区域客户、摇摆客户以及忠实的老客户,先把终端零售价涨上去,供货价保持不变。在终端享受了一段时间的毛利补偿后,再将供货价涨上去。这样一来,经销商不仅更容易将涨价落实到位,还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渠道开拓和维护。

策略二:以产品组合拳应对涨价潮

在这轮涨价潮中,经销商除了提价操作外,要想顺利化解涨价带来的不利影响,其实还有一招:以组合拳方式积极推广新产品。此策略同样也是对于终端毛利的补偿,但前提是立即执行终端涨价策略。

经销商可以在涨价期间,免费给予终端一定额度的新品货品。只要组合得当,就可以让下游客户感觉涨价损失的毛利得到了补偿,经销商还实现了新品的顺利推广。

此方法除了利于推广新品外,同样适用于调整弱势产品和畅销产品的比例。经销商可以对旗下畅销产品,果断提价;针对弱势产品,暂不涨价或者小幅度提价。然后以组合拳的方式,将畅销产品和弱势产品捆绑给下游客户。

策略三:以丰富政策弥补终端损失

经销商执行涨价策略后,还应该加强与厂家的沟通,不光是要支持,而是要把自身的调整情况和厂家的需求有效结合,制定合理的市场方案。执行期间,可允诺终端一定的促销拉动、物料支持等政策,来帮助终端过渡涨价期。

涨价政策尽量丰富多样,避免一刀切,应该针对不同下游客户的心理需求(而不是资源需求)量身定制涨价政策,这样可以让终端感觉到你在艰难处境中依然对他的珍惜。

在执行政策时,经销商还需要考虑渠道属性。通常情况下,现代渠道管理更规范,对于涨价的接受度较高。经销商可以选择一些规范的系统着手,坚决地告知新政策,言明利弊关系,其他终端看到“带头大哥”都涨了,抵抗的劲头也就不会那么足了。

最后,提醒广大经销商,理性看待涨价趋势,合理备货,以降低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